DAU突破1.39亿的《王者荣耀》,以及「我」与「我们」的十年

2025-10-31

刚刚结束的十周年庆典上,《王者荣耀》官方公布了一组极为夸张的数字:国服日活跃用户数(DAU)突破1.39亿,全球月活跃用户(MAU)超2.6亿。

image1.png

这些数字背后,更体现着过去十年中,反复在上亿中国人生活里上演的点点滴滴。

是一家人里,母亲收到的儿子的游戏邀请。在峡谷里,他们暂时抛开现实的身份,成为「射手」和「辅助」。

是在写字楼的楼里楼外,一位刚结束会议的经理,和一位刚送完餐的外卖骑手,正处于同一局游戏中。

是过年回家,几个散落天南海北、许久未见的老同学,因为一句「开黑吗?」,重新聚集在小小的手机屏幕前。

《王者荣耀》用十年时间,成为了中国人的全民级游戏。

image2.jpg

和麻将类似,人们聚集于此的真正目的,往往不只是为了输赢。它更是一项必需的社交仪式、一个流动的公共空间、一种持续的情感连接。

随着这些现象,一个问题也自然扑来。在一个日益原子化的现代社会里,《王者荣耀》这十年中,是如何超越娱乐本身,成为连接「我」与「我们」的文化符号的?

image3.png

 

01

回看《王者荣耀》的头五年,并非一帆风顺。2017年前后,随着用户规模的爆炸式增长,游戏也遭遇了上线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。

彼时,主流媒体对其架空历史的批评不绝于耳,社会上也一度掀起了游戏妖魔化的讨论。也正因为流行,王者首当其冲,成为了那个阶段手游野蛮生长的代表,承受了最多的舆论压力。

而深入挖掘,这场危机其实是提出了一个问题:

一个拥有亿级DAU的产品,其影响力早已溢出了游戏圈。可除了娱乐性以外,却很难提供与之匹配的文化内核与社会价值。这迫使团队不得不思考:除了娱乐,《王者荣耀》到底还应该是什么?

面对危机,《王者荣耀》没有选择躺平或辩解,而是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年、极具战略性的补课

这一转向的标志性事件,是2018年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「遇见飞天」杨玉环皮肤。

image4.png

彼时,《王者荣耀》团队为了还原壁画色彩,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和考证。这款皮肤最终以周年庆免费赠送的形式推出,累计赠送超4000万人次。

可以说,当时的王者团队,愿意不计成本地投入,去积累自身在文化层面的底蕴。

此后,这条路越走越宽。从越剧、昆曲,到重庆白鹤梁、华县皮影戏,再到十周年与三星堆博物馆的合作,过去十年里,《王者荣耀》系统性地将自己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结合。

image5.jpg

回头来看,这种绑定,确实是极为成功且有前瞻性的。

一方面,它成功地重塑了品牌形象。通过持续的文化投入,《王者荣耀》逐渐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者。它为那些冷门的非遗技艺和博物馆文物,提供了触达上亿年轻人的数字化舞台。

另一方面,玩家也获得了一种身份认同。在游戏中使用「遇见飞天」时,玩家也是在用新的形式,欣赏、传承着敦煌文化。这种认同感,让游戏本身获得了远超娱乐的价值加持。

当《王者荣耀》的英雄与故事,开始和敦煌壁画、三星堆神树、越剧唱腔、皮影光影这些国民记忆深度交织时,它自己也就悄然完成了蜕变——从一款游戏,真正成为了一个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和承认的国民符号。

image6.jpg

02

当国民符号的地位确立,《王者荣耀》也迎来了新的天花板,DAU破亿。

但是,一个DAU(日活跃用户)以亿为单位的MOBA游戏,其核心玩法的增长空间已然有限。而且单一的MOBA玩法,已无法承载所有玩家的情感需求。

李白,亚瑟,安琪拉.....玩家对英雄的喜爱,有时已超过了他们对胜利的渴望。他们渴望在峡谷之外,能以更深度的方式,与这些英雄互动。

因此,面对下一个十年怎么办这个问题,团队在十周年庆典上,清晰地给出了答案:跳出MOBA,构建一个多点开花的「王者IP宇宙」。

image7.png

从十周年公布的蓝图来看,这个宇宙正沿着两条清晰的路径展开:

首先,是新玩法,即IP衍生新游。

《王者荣耀世界》和《王者万象棋》的出现,是这场转型的重中之重。

image8.png

image9.png

前者定位为多人冒险RPG,承载着IP世界观的立体化,满足玩家对深度叙事和探索的需求;后者则是策略类型的卡牌爽游,瞄准了玩家的休闲和社交时间。

这两款产品一重一轻,目标明确:用不同玩法,将不同圈层的玩家,继续留在王者的IP生态内。

image10.jpg

其次,是新内容,即泛娱乐内容矩阵。

如果说新游戏是IP的骨架,那么动画和影视,就是IP的血肉。

从已有的《荣耀之章》系列动画剧集,到最新公布的、由开心麻花团队操刀的《王者荣耀》合家欢动画大电影(定档2028年),官方正试图通过影视级的叙事,去补完英雄们在游戏中所缺失的色彩,让这些角色真正活起来。

而无论是做新游戏,还是做大电影,其最终目标,都是将《王者荣耀》从一款游戏,变为一座IP主题乐园。

image11.jpg

在这个乐园里,MOBA对战只是其中一个热门项目。玩家还可以去《王者荣耀世界》里体验英雄的过往,可以在《王者万象棋》里轻松对弈,也可以在电影院里为自己喜爱的英雄故事欢呼。

而背后的逻辑,同样也是清晰的:通过多元化的体验,让IP摆脱对单一玩法的依赖,从而穿越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,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再延续十年,乃至更久的文化符号和情感寄托。

 

03

回顾《王者荣耀》这非凡的十年,我们能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路径。

它始于对「我」的连接。

在十周年庆典上,一个特别的VCR环节被呈上舞台,主角是那些十年全赛季最强王者的骨灰级玩家。

image12.jpg

这样的内容,像是一种官方宣告:他们重视每个玩家,重视玩家在峡谷里度过的点点滴滴。在无形中,赋予了玩家的时间以价值,就像是某种官方的承认和集体见证。

是的,对所有王者玩家而言,游戏早已成为了一种记忆载体。当玩家回顾自己的青春,会想起这款游戏和其中的点滴——TA某一年,在哪座城市、和谁一起并肩作战。

这正是《王者荣耀》的根基,通过提供一个高效的社交工具,和一个平等的交流空间,在微观上,与上亿玩家建立了牢固的情感纽带。

image13.png

随后,它完成了与「我们」的和解。

面对早期的舆论危机,它没有回避,而是深入挖掘起了自身的上限。事实上,敦煌飞天皮肤在2018年就推出了。通过战略性地投身传统文化,《王者荣耀》完成了自我重塑。从一款单纯的游戏,蜕变为一个被主流接纳的国民符号。

而今,它正走向未来。在十周年的节点上,它想跳出单一玩法,通过新游戏与新内容,构建一个更多元、更立体的IP宇宙,以此穿越产品的生命周期,让这份连接得以延续。

image14.jpg

从一款游戏,到一座电子老家,到一个国民符号,再到一个IP宇宙。

《王者荣耀》的成功,早已不只是一款产品的商业胜利,更在于它用十年时间,敏锐地回应、并成功地将自己嵌入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社交需求、情感寄托与文化认同里。

不知道下一个十年,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?